数字医疗绘就百姓健康新蓝图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数据互联互通是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努力实现全国信息共享,就能充分激发数字医疗的优势,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日前,为期三天的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闭幕。据悉,本届数博会共吸引328家国内外企业参展,蓬勃发展的AI(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医疗健康行业成为一大焦点。
今年以来,现象级应用ChatGPT火爆出圈,让大众将目光落至“医疗+AI”上,尤其是3月下旬以来,A股AI医疗、AI制药等相关概念股走势喜人,不少相关上市公司也先后披露布局AI赛道的情况。
可想见,未来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提档加速,数字医疗产业势必迎来跨越式发展。在AI技术的辐射与渗透下,数字医疗为健康管理创造了更多可能。
那么,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数字医疗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医疗+AI”将给市场带来怎样的想象空间?数字医疗还面临哪些困境?一系列问题仍值得人们深入探索与研究。
AI医疗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基础设施的搭建及数据的收集,将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服务应用于医疗行业中,以便提升医疗行业的诊断效率及服务质量,更好地解决医疗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业内认为,AI医疗从应用方向上可大致分为AI影像诊断、院内信息化系统、医疗助理、医疗机器人、AI新药研发等五类。具体来说,AI特别适用于医学影像诊断、慢性病管理和生活方式指导、疾病排查和病理研究、药物开发等领域,并在精准医学方面帮助填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区别。
根据《2023-2027全球数字医疗产业经济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为2110亿美元,2023-2030年将以18.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至8092亿美元,全球医疗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趋势。
此外,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统计数据显示,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
面对如此广阔的“蓝海”,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医疗健康企业要紧抓机遇,加速AI布局,加大对AI技术的投资引进,建立AI医疗技术团队,探索AI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建立基于AI技术的医疗健康数据平台,提高医疗信息化程度,实现医生、医院、患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互。”
例如,一家医疗上市公司5月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正在协助搭建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挖掘检验大数据价值,推动AI在检验报告智能解读、互联网检验以及居民全周期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打通应用场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服务生态体系。
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颖补充说道:“数字医疗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已成为行业风口,以医疗器械厂商、互联网科技公司、传统医疗服务机构为代表的产业链上下游都在积极入局。就我国而言,近两年数字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元,增长约59.14%。”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医药行业加速洗牌。相较于传统研发生产经营模式,医药企业探索数字化、拥抱现代化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也将沉淀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国AI大模型推动AI+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了诸多成果,这为智慧医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日前,我国首个AI脑部机器人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基于昇腾AI的 MicroNeuro颅内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成功实现AI+手术机器人在脑部手术领域的突破,带来了脑部手术精准度的大幅提升。
据悉,MicroNeuro由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CAIR)刘宏斌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神经外科陈达明教授团队联合研发。这款特别针对脑部微创手术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可在几乎不伤害正常脑组织的前提下,进行稳、准、可见的智能化微创手术,并且已完成国际首例深位颅内活检手术。
基于昇腾AI的MicroNeuro颅内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成功实现了AI+手术机器人在脑部手术领域的突破。图/财联社
其中,由中科院和华为联合发布的基于昇腾AI和昇思MindSpore AI框架的紫东•太初大模型,可实现图像、文本、语音的高效协同,在VR数字孪生技术的加持下让大脑内部结构一目了然,帮助柔性机器人实现纤细柔性手术工具在颅内的精准控制,控制手术误差小于1毫米。该成果得到协和医院的数据及技术支撑,在柔性手术器械触觉感知及精准运动控制等多项技术上均位于世界前列。
当前,昇腾AI正依托基础软硬件优势,在医疗产业的多个应用场景推动AI医疗发展,除AI+手术机器人之外,还在AI+制药、AI+诊断、AI+治疗等领域带来一系列重大成果。
在AI+制药领域,基于昇腾AI推出的鹏程•神农生物信息研究平台,让新药研发效率提高上千倍。原本用传统方法筛出4000多种候选多肽,需花费时长达40年,“鹏程•神农”则能够将生成时间缩短至数月,并生成高达30万种候选多肽,加速了新型药物筛选与创制。而在AI诊断领域,昇腾AI携手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出首个集内镜质控与病灶诊断于一体的消化内镜辅助诊疗系统“内镜精灵”。它可以辅助医生及时发现并提示可疑病灶,避免消化道疾病的漏诊和误诊,提高早癌检出率,助力消化道系统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昇腾AI依托“根技术”优势,构建了从基础软硬件到行业应用方案的庞大生态,并成长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生态之一。据了解,昇腾AI已联合20多家硬件伙伴、1100多家软件伙伴,孵化了2000多个AI解决方案,并且与200多家高校院所深入合作,每年培养超过10万名专业AI人才,开发者超过了150万。
目前,国内20多个城市在积极规划建设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其中,深圳、武汉、西安、南京、杭州等多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经上线运营,大幅提升了AI算力,推动了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实力。
在数博会上,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玛信息”)发布旗下“朗玛•39AI全科医生”,该成果是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人工智能建设的成果。
据报道,“朗玛•39AI全科医生”将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全科医生人工智能服务,开展辅助诊断、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形成区级疾病谱,提升医务人员诊疗水平,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咨询服务。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就医的向往越来越迫切,目前我国跨区域、跨市、跨省等异地就诊率居高不下,国家也正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打破资源分配不均衡、看病难、挂号难、报销难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民,已成为医疗行业建设发展的重点。
“‘朗玛·39AI全科医生’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产品,该产品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大模型训练方法,形工智能‘医生大脑’。”朗玛信息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该产品的认知水平可以达到初、中级全科医生医学水平,能够解决用户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医学问答、健康科普、健康管理等相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看到了AI医生的价值。AI医生,是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重要抓手。”数坤科技首席发展官万怡挺表示,“从2016年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再到最近大热的ChatGPT,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每隔几年就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据悉,本次展出的健康医疗体检车应用5G+AI数字医疗平台,同时装载GE医疗64排CT设备Optima CT680 Expert乳腺X光机和超声诊断系统LOGIQ E10s、心电检查等医疗设备,堪比医院的体检部门。该体检车的社会实用价值在于突破传统医疗检查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做到续航时间长,检测结果高效、省时、精准。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高地,不仅聚集了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产业,还拥有全国最丰富的医疗资源,以及深厚的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基础。在数字化健康产业建设方面,“京师之枕”北京市昌平区更是先行先试。
4月7日,2023生命谷数字医疗创新论坛在京举办。会上,近百家机构齐聚一堂,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共觅数字医疗创新机遇,旨在推动数字医疗创新和协同发展,助力产业创新的深耕。
2022年底,昌发展、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远毅资本联合发起成立中国首个数字医疗加速器并落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如今,园区内聚集了昌平实验室、北生所、脑科学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入驻了600余家创新型领军企业;汇集了300余名顶尖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叠加了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三大国家级功能区政策优势,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
未来,如何围绕AI医疗、医疗机器人、基因组学、数字疗法、保险科技等技术为创业者提供数字医疗监管动态指导、临床一线医疗大咖验证、创新医保支付无缝链接、创业资本起步助推、数字医疗创业先行者分享交流等支持与服务是全国数字医疗产学研创新基地的研究方向。
以上这些只是中国AI医疗的缩影。如今,打开手机,就能在线问诊;拍完CT影像,可自动诊断、出结果……近年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远程会诊、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等新的医疗业态不断涌现、蓬勃发展。
目前,全国已有2200多家医院初步实现院内信息互通共享,7700多家公立医院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线亿。数字医疗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感受到了就医的便利。
当然,尽管近两年数字医疗崭露头角,但仍处于起步上升阶段,还有许多潜在的问题与不稳定性。早在2016年,政府相关部门就着手大力推进医疗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但截至目前这一目标仍未实现。
当前,一家医疗机构往往存在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分属不同主体运营的信息系统,这些产品中非标准化通讯接口问题严重,数据难以共享,制约着数字医疗的发展。同时,数字医疗属新生事物,面临的不规范问题较为突出。当前的互联网诊疗中,平台在链接医师数量、医师结构、提供服务等方面不少存在过度宣传,在诊疗中出诊医师和宣传不符、诱导治疗等问题仍比较明显。监管主体、监管规则、服务标准、申诉机制、惩处措施等方面存在的监管不足,导致数字医疗发展中野蛮生长的问题依然存在。虽然近些年针对医疗数据保护相关部门开始制定规范,但从实际情况看,受实施主体不清、操作规范不细致、监管惩罚不到位等影响,个人医疗健康数据的保护和使用中的规范性问题仍亟待解决。
此外,服务对象与数字技术的适应度不高。我国健康风险主要集中在 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这也是数字医疗服务的重点人群。但老年人对数字技术普遍存在了解不足、适应性不够的问题。如不考虑适老化需求推进数字技术应用,不仅不能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反而可能因数字鸿沟成为老年人的就医障碍。毕竟,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医疗的本质都是服务。
可见,发展数字医疗,还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明确医疗机构的权利义务,进一步规范数字医疗行为。习总指出:“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数字医疗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和就医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发展潜力很大。
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持续推进电子病历等临床医疗系统的信息化升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各地自行采购和建设,相关系统标准不统一、接口各不相同。在这种背景下,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体系难以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因此,应探索建立统一的规范和系统,明确软件操作、数据接口等技术标准,着力推进原有系统改造和更新。
当然,数字医疗属于新事物,也亟待加强监管。在互联网诊疗中,一些平台为了节省成本,对医生的资质等存在审批不严的问题;一些医疗机构没能保存好患者的就医数据,造成患者隐私泄露。凡此种种,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未来,有必要压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大对不规范行为的处罚力度。数字医疗的本质是医疗服务。只有规范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数字医疗才能行稳致远。
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数据互联互通是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努力实现全国信息共享,就能充分激发数字医疗的优势,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Copyright © 2021-2025 J9九游会·(中国)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版权所有鲁ICP备2021006018号-1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